樹脂打印件表面發(fā)粘? 固化時間與后處理清洗的標準化操作
28 分享
樹脂3D打印以其高精度、細膩表面質感,成為制作精致模型、珠寶首飾、復雜模具等的首選工藝。但打印完成后,模型表面發(fā)粘,手指觸碰有黏膩感,不僅影響美觀,還易沾染灰塵、難以進行后續(xù)涂裝等處理,這是讓眾多愛好者與專業(yè)人士頭疼的問題。其實,只要掌握固化時間與后處理清洗的標準化操作,就能讓打印件表面干爽順滑。下面就為你拆解其中關鍵。
一、先搞懂:表面發(fā)粘是怎么產生的?
樹脂打印利用光敏樹脂在紫外線照射下固化成型,但實際操作中,常因多種因素導致固化不徹底,進而出現表面發(fā)粘:
?固化時間不足:打印層未吸收足夠紫外線能量完成聚合反應,內部仍有液態(tài)或半固態(tài)樹脂,尤其在復雜模型的內部結構、較厚部位,光線難以均勻穿透。
?氧阻聚效應:空氣中氧氣與自由基反應,形成活性極低的過氧自由基,阻礙樹脂固化,模型表面直接接觸空氣,受影響最嚴重。
?后處理清洗不當:若未徹底清除模型表面殘留的未固化樹脂,這些樹脂在后續(xù)也會導致表面發(fā)粘。
二、固化時間:找到樹脂的 “固化平衡點”
不同樹脂對固化時間要求差異很大,需精準調控,才能讓打印件內外徹底固化。
(一)基礎固化時間確定
多數樹脂產品說明書會給出推薦固化時間,如普通通用樹脂在標準紫外線強度下,建議固化 10 - 15 分鐘。但這只是參考值,實際受打印設備、模型厚度等影響。
測試方法:用相同樹脂打印多個簡單薄片(如 10mm×10mm,厚度分別為 1mm、3mm、5mm),按推薦時間下限(如 10 分鐘)開始固化,每隔 2 分鐘取出一片,觀察表面干爽度與硬度。當薄片表面光滑、不粘手,且彎折有一定韌性而非脆斷時,該固化時間就是對應厚度的基礎值。例如,測試發(fā)現 1mm 薄片 12 分鐘固化良好,3mm 薄片需 16 分鐘,5mm 薄片則要 20 分鐘。
(二)復雜模型的時間調整
復雜模型因結構不規(guī)則,光線穿透與固化情況不同,需適當延長固化時間。
?內部結構復雜:有鏤空、多腔室結構的模型,內部光線反射、折射多,固化難度大。以打印帶復雜內部支撐的機械零件模型為例,基礎固化時間需延長 30% - 50%,即原本 15 分鐘,可能要增加到 20 - 22 分鐘。
?整體厚度不均:模型部分區(qū)域厚,部分薄,厚處固化慢。如一個一端厚 20mm、一端厚 5mm 的啞鈴狀模型,厚端按 5mm 厚度基礎時間延長 40% - 60%,薄端按基礎時間即可??蓪⒛P头謪^(qū)域估算,取最長時間作為整體固化時長。
(三)設備因素考量
不同品牌、型號的固化設備,紫外線強度有差異。如 A 品牌固化箱標注紫外線強度 80mW/cm2,B 品牌為 120mW/cm2。強度高,固化速度快,時間可適當縮短;反之則延長。
?強紫外線設備:紫外線強度高于 100mW/cm2,固化時間比推薦值縮短 10% - 20%。如某款樹脂推薦 15 分鐘,在 120mW/cm2 設備中,可嘗試 12 - 13 分鐘。
?弱紫外線設備:強度低于 80mW/cm2,時間延長 20% - 30%,即 15 分鐘的推薦時間,可能要增加到 18 - 20 分鐘。
(四)多次固化技巧
對于大型、厚壁或對強度要求極高的模型,一次固化難保證效果,可采用多次固化。
?初次短時間固化:按基礎時間的 60% - 70% 進行第一次固化,如基礎 15 分鐘,初次固化 9 - 10 分鐘。讓模型初步定型,內部樹脂部分聚合。
?二次強化固化:初次固化后,取出模型自然冷卻 5 - 10 分鐘,再放回固化箱,按基礎時間的 40% - 50% 進行二次固化(即 6 - 7 分鐘)。這能進一步促使未完全反應的樹脂固化,提升整體強度與表面質量。
三、后處理清洗:徹底清除殘留樹脂
清洗是去除模型表面未固化樹脂、保障固化效果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要做到清洗全面、方式恰當。
(一)清洗溶劑選擇
?標準樹脂清洗:常見的標準樹脂,需用 90% - 99.9% 濃度的異丙醇(IPA)清洗。它能快速溶解未固化樹脂,清洗效果好。如打印珠寶模型,將模型完全浸沒在 IPA 中,輕輕晃動,5 - 10 分鐘就能有效去除表面殘留。
?水洗樹脂清洗:水洗樹脂可使用水或低濃度 IPA 水溶液(0 - 10%)清洗。把打印的小型擺件放入清水中浸泡 3 - 5 分鐘,再用軟毛刷輕輕刷洗,就能洗凈。但要注意,含有未固化樹脂的清洗水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,需按危險廢物處理,可在陽光下晾曬,待水蒸發(fā)后丟棄殘留樹脂,或按當地法規(guī)處理。
(二)清洗方式與步驟
1.浸泡清洗:將打印件從打印機取下后,先去除大的支撐結構,再放入裝有清洗溶劑的容器,確保模型完全浸沒。浸泡時間根據模型復雜程度與殘留樹脂量調整,簡單模型 3 - 5 分鐘,復雜模型 8 - 10 分鐘。如打印一個小型動漫手辦,浸泡 5 分鐘后,表面大部分未固化樹脂已被溶解。
2.刷洗輔助:浸泡后,用軟毛刷(如化妝刷、牙刷)輕輕刷洗模型表面,特別是細節(jié)處、凹槽、縫隙等易殘留樹脂的部位。以打印的有精細紋理的印章模型為例,刷洗能有效清除紋理間的樹脂,讓圖案更清晰。注意力度要輕,避免劃傷模型表面。
3.超聲清洗(可選):對于復雜、難以手工清洗的模型,可使用超聲波清洗機。將模型放入超聲清洗機的清洗籃,加入適量清洗溶劑,設置功率 30 - 50W,時間 3 - 5 分鐘。超聲震動能深入模型內部,清除頑固殘留。但超聲時間不宜過長,否則可能損壞模型,尤其是薄壁、精細結構。
4.沖洗與干燥:清洗完成后,用清水(水洗樹脂)或 IPA(標準樹脂)沖洗模型,去除表面殘留溶劑與溶解的樹脂。然后用壓縮空氣吹干,或自然晾干 2 - 3 小時。如打印的電子產品外殼,干燥后表面無水漬、無殘留,為后續(xù)固化與涂裝做好準備。
四、輔助優(yōu)化:讓固化與清洗更高效
除核心操作外,這些輔助措施能進一步提升效果。
(一)固化箱內環(huán)境優(yōu)化
?增加空氣流通:在固化箱內放置小型風扇,促進空氣循環(huán),減少氧阻聚影響。風扇風速調至低速檔,避免吹落模型。測試表明,有風扇輔助時,模型表面發(fā)粘情況減少 30% - 40%。
?使用惰性氣體:條件允許時,向固化箱內充入氮氣等惰性氣體,完全隔絕氧氣。尤其適用于對表面質量要求極高的光學鏡片模具等打印件,能大幅提升固化效果。
(二)清洗工具選擇與維護
?專用清洗籃:使用帶網孔的塑料清洗籃,方便放置模型,避免清洗過程中模型相互碰撞、刮擦,同時便于溶劑循環(huán)。清洗籃要定期清理,防止殘留樹脂堆積。
?定期更換溶劑:清洗溶劑使用多次后,溶解的樹脂增多,清洗效果下降。建議每清洗 5 - 10 個復雜模型,或清洗 20 - 30 個簡單模型后,更換 IPA 溶劑;水洗樹脂的清洗水,每次使用后都要檢查,渾濁或有較多殘留樹脂時及時更換。
五、實戰(zhàn)案例:從 “粘手模型” 到 “干爽成品”
以打印一個復雜的機械齒輪箱模型為例,展示標準化操作流程:
1.固化時間確定:該模型平均厚度 8mm,參考樹脂說明書與前期測試,基礎固化時間設定為 25 分鐘。因內部結構復雜,延長 40%,即總固化時間 35 分鐘。采用多次固化,初次 18 分鐘,二次 17 分鐘。
2.后處理清洗:用 95% 濃度 IPA 浸泡 10 分鐘,軟毛刷仔細刷洗齒輪、內部筋條等部位,再放入超聲清洗機,功率 40W,清洗 4 分鐘。取出后用 IPA 沖洗,壓縮空氣吹干。
3.效果對比:優(yōu)化前,模型表面嚴重發(fā)粘,難以觸碰;優(yōu)化后,表面干爽光滑,齒輪轉動順暢,可直接進行裝配與涂裝。
六、避坑指南:這些錯誤會讓發(fā)粘更嚴重
1.盲目延長固化時間:超過合理范圍,樹脂可能過度固化、變脆,甚至發(fā)黃、開裂,一般固化時間不建議超過推薦上限的 50%。
2.清洗不徹底:殘留未固化樹脂在后續(xù)放置中會繼續(xù)滲出,導致發(fā)粘。清洗后要用強光照射檢查模型,確保無殘留。
3.使用過期、劣質樹脂:這類樹脂可能成分不穩(wěn)定,固化性能差,易出現發(fā)粘問題。購買時注意保質期,選擇正規(guī)品牌產品。
4.忽視模型支撐拆除后的清理:支撐拆除處常有大量殘留樹脂,若不清理干凈,即使整體固化、清洗,此處仍會發(fā)粘,拆除支撐后要重點清洗這些部位。
樹脂打印件表面發(fā)粘問題,核心在于固化時間精準控制與后處理清洗徹底。通過測試確定不同厚度、結構模型的固化時長,選對清洗溶劑與方式,配合輔助優(yōu)化措施,就能攻克這一難題。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,掌握這套標準化操作,都能讓樹脂打印件從 “粘手半成品” 變身 “完美成品”,在 3D 打印創(chuàng)作路上更進一步。
- 1